水翁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不游雁荡是虚生跟着雁荡山图游雁荡品诗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浙江新闻客户端特约作者王常权策划应忠彭编辑赵琛璋

近日,温州雁荡山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的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的荧屏。节目从《雁荡山图》卷的诗画经典中提炼选粹,邀请琵琶演奏家方锦龙与青年舞蹈家朱晗于山水之间倾情创作,让诗与画在雁山实景和艺术演绎下奇妙融合,描摹出新时代的雁山胜景。

今天,让我们跟着《雁荡山图》感受雁荡山水、人文之美。

雁荡山向来以山水奇秀、天开图画而闻名天下,有着“东南第一山”的美誉。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为雁荡山赋诗绘卷。在《诗画中国》节目中,明朝画家叶澄的《雁荡山图》卷为人们展现了时而巍峨高耸,时而秀美多姿的雁荡山。叶澄传世作品极少,这幅作品为其代表作。清初著名收藏家梁清标评价作品为“堪称希世宝”,而且“不啻超出乎唐、宋、元各大家名迹矣”。

画卷徐徐铺开,被墨色晕染的奇景渐次展现,移步换景、各具其姿。山间林木乃至溪边乱石均刻画细致,山岩的轮廓线方折挺劲。繁密细劲的用笔与丰富的用色使画面富有层次感,极好地表现出雁荡山奇秀的特点。叶澄传世作品极少,《雁荡山图》卷的艺术水平之高堪称杰作。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黄小峰介绍:“观此画就能体会到雁荡山的奇特,品此画便知文人为何频频描绘它,《雁荡山图》卷虽为长卷,但从构图上看,有一个核心聚焦在画面两座山中间,符合现代人的观景感受,可以看出,写实的山水并非被动描摹自然,而是包含着艺术家自己的想法,这幅画契合了当时社会对名山大川的期待,也表达出画家本人对于名山大川的见解。”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在画作诞生的明朝,旅游文化盛行,《雁荡山图》卷展现出一个既空灵又实在的世界,也成为游客识读雁荡山的重要工具。”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康震表示:“在观此画卷时,我们会随画家设定的路线,跟随水、石、天及舟船之间的关系而游走,近观画作,既可从中领略雁荡山十亿年前由岩浆喷发,所形成的独特质感,也可看见其兼具江南景致的秀美灵动。”

在《诗画中国》的镜头中,琵琶演奏家方锦龙与青年舞蹈家朱晗带领观众品山中画,赏画中山。

和画卷一同展示的还有宋人杜范的《雁荡》诗节选:

东南富山水,杰气钟雁峰。

巨灵排屃赑,妙力开鸿蒙。

断崖据险绝,峭壁凌寒空。

分岑献万状,转盼无一同。

或叠如锦缬,或铸如青铜。

或前如舞凤,或却如飞鸿。

或伏如卧虎,或矫如游龙。

并如兄语弟,差如儿对翁。

相传雁荡山主峰上有着结满芦苇的湖荡,南归秋雁多栖息于此,故名雁荡。它位居我国三山五岳之列,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享有“天下奇秀”“海上名山”“爱情圣地”等美名。

雁荡山开山于晋,兴于唐,盛于宋。地质年代形成于一亿二千万年前,是中生代白垩纪流纹质破火山的代表,被中外地质学家称为“流纹岩天然博物馆”和“造型地貌博物馆”,还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5A级旅游区等称号。

千百年来,雁荡山独特的神韵与魅力吸引着文人墨客纷至沓来。谢灵运、徐霞客、沈括、汤显祖、康有为、蔡元培、叶圣陶、郭沫若、黄海滨、张大千、潘天寿等名人大家皆到访过雁荡山,留下无数诗篇画卷。

清代诗人江弢叔的名句“欲写龙湫难着笔,不游雁荡是虚生”向世人昭示了雁荡山难以抵挡的魅力。

在中国绘画史上,雁荡山无疑拥有悠久的历史。

南朝时期,梁昭明太子萧统在芙蓉峰下建寺造塔,此为雁荡开山之始。之后历代高僧、文士,多所流连题咏。雁荡山最早进入中国画家视野始自五代画僧、诗僧贯休,北宋沈括《梦溪笔谈·雁荡山》有载:“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唐僧贯休为《诺矩罗赞》,有‘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之句。”现在雁荡山尚有经行峡、宴坐峰之名,皆来自贯休诗句。但贯休在此是否留下画作,已无可考察。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泷湫宴坐图》为黄公望晚年之作,写大龙湫景区千佛岩一带景色,款署时间为“至正乙未”,即年,此画构图繁复而笔墨甚简,疏朗灵秀,正是比较典型的黄公望画风。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描绘雁荡山之作。关于此画真赝,部分专家尚有歧见。根据此卷后宋荦款跋,黄氏尚作有雁荡长卷,现已无存。在黄之前,延祐三年(),李昭画有《雁荡图》,惜未得见。

叶澄所作《雁荡山图》卷,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写北雁荡景观,作者以小字标出各景名称,计有石门潭、章毅楼、石佛岩、石梁洞、灵风洞、响岩等,描绘真实,一一可对,似为现场写生之作。叶澄师法戴进,徐沁《明画录》谓“其神似处,几莫能辨”。此图画法近于戴进,但笔墨更见繁细、劲峭,刻画细致,线条方折挺劲,皴法似小斧劈,晕染清淡,层次丰富,显得文气十足,很好地体现了雁荡奇异优美的特点。

稍晚于叶澄,吴彬亦作有《雁荡山图》,同样为长卷形式。全图相当写实,并用朱砂标出灵岩寺、平霞嶂、石船寺、马鞍岭、鸡鸣洞、石梁寺、诵经洞、在龙湫、能仁寺、白云庵、四十九盘岭等二十余处景观名称。此为吴彬早年之作,画法尚属正统一路,清润舒畅,色墨雅洁,但后期变异古怪的倾向已隐约显露。

清代钱维城《雁荡图》卷为其代表作品,青绿设色,绘五十三处景观,故又名《雁荡五十三景图》,《石渠宝笈》著录。所画千岩万壑,层峦叠嶂,飞瀑流泉,古木参天,笔墨南北二宗并参,繁密、劲峭、苍润,设色青绿、赭石相间,晕染清淡而通透。全图苍浑华滋,雍容大度,典雅端庄,呈现出一派宫廷富贵气象。

进入近代以来,雁荡山吸引了更多画家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