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翁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陕建八建middot职工文苑寻找 [复制链接]

1#

记忆中,儿时的陕北老家在这个时节已渐入微凉,很好的诠释着“一场秋雨一场寒”。晚上睡觉热的只盖着肚子,冷不丁哪天早上就会被凉醒,迷糊中用腿抖开毛巾被裹着全身,在这回归的温暖中再睡个回笼觉,那滋味别提多幸福啦。

在薄雾笼罩的山路上,一声悠长的吆喝打破了这场美梦,“豆……腐……哎……卤水豆腐”挑着担子的小贩走街串巷,不辞辛苦,哪怕是住在山头上的家户都会赶在日禺之前给一一送上新鲜的热豆腐。这个时候一般都会赶紧爬起来,叫住卖豆腐的,打一块热腾腾的老豆腐,切片趁热蘸着调好的醋汁蒜泥油泼辣子满足的塞到嘴里,再喝一碗香气四溢的豆钱饭,这便是儿时最美味的早餐。

这时阳光刚刚露出柔和的光,照射着三孔窑洞和院前的两棵桃树,同时也照着桃树前面50平米有余的菜园子。跟着爷爷奶奶在园子里“劳动”,寻找哪个*瓜长得好又直又绿,哪颗西红柿肥美诱人,然后摘下来冲着清甜冰凉的井水洗洗再美餐一顿。

到了中午,可以到距离几公里外的“城里”走走,要是赶上“集”别提多热闹了,这边卖菜的、卖米的、卖肉的,那边卖瓜的、卖果的、卖框的你一声吆喝,我一声招呼,来往的男女老少摩肩接踵,络绎不绝。集市那头有固定的一片区域专门摆着小吃摊,凉皮、夹馍、漏鱼、凉粉、凉面、油旋、卤肉、煎饼、饸烙、羊杂……应有尽有。切凉皮的刀法利索,打饼子的手法娴熟,来来往往准备满载而归的人都会被这里飘散的香味吸引,吃饱喝足再走。有时候赶集不为买东西,就图个热闹,爷爷奶奶会买几个西瓜带回去排成一排放在水翁底下,家里来亲戚串门就“杀”个瓜招待,那时的我也不知哪来的力气,能把一个十几斤重的西瓜从集市搬到山上的窑洞里。太阳落山的时候会定期跟着爷爷奶奶去“城里”的大众澡堂去洗个澡,在昏暗的白炽灯光里,打着香皂冲着淋浴,感受着四周的潮气、霉味和混杂着各种味道的空气,洗去一身的疲惫。这个时候“城里”的夜市,也开始热闹起来,烟熏火燎中白色的烟气伴随着烧焦的孜然味和肉味飘散开来,那是一股特别的香味,总能吸引路过的小孩偷偷地流着哈喇子。“炒面、炒饼、猪灌肠、烤筋、烤肉、烤腰子……吃啥了?来!坐哈!”走到每个摊位老板都会热情的招呼,这个时候,来一把五块的烤肉配一桶冰镇的健力宝,来一盘“三章”的灌肠加一个“姥儿”的烧鸡腿,简直是人间美味。后来随着逐渐长大,外出求学、工作,回到家乡的时间越来越少,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的家乡四处盖起了高楼大厦,爷爷家的院子医院,家家户户住进了安置房过上了好日子,洗澡冲凉足不出户就能享受VIP单间,24小时热水不断。楼下就是综合超市,新鲜蔬菜,各类日用百货应有尽有,再也不用赶集采购,公交车也通到了小区门口,“进城”刷卡一块钱,楼下就有小竹签烤肉,空调冷气四季红火……大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有留在记忆中的味道还回想在脑海里,耳边偶尔还会响起那远去的吆喝声。

作者:陈玺龙

图片来源: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