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哪里医院好奶粉市场“土洋之争”或将升温
国内品牌竞购惠氏的消息虽遭否认,却将中国奶粉市场中的 土洋之争 呈现在消费者面前。
近年来,中国奶粉在外资品牌的 集团式入侵 下,丢失了高端市场的半壁江山,但中外婴幼儿奶粉究竟 差 在哪里,却谁也说不清。一位年轻妈妈告诉笔者说,大部分年轻妈妈对于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了解仅停留在 进口 和 国产 的判断层面,对其他 门道 基本处于茫然。既然如此,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消费者对中、外奶粉品牌的在选择时的迥异态度呢?
多年品牌积累形成消费惯性
面对目前洋奶粉 口碑更好 的状况,全国乳品标准委员会副主任杨月欣教授认为,主要是消费者对国产品牌存在认识方面的误区 此前几年间出现的 食品安全 问题,是造成消费者对国产品牌不信任的直接原因。
但经过年初 史上最严厉 行业整顿,中国奶粉产业已经今非昔比。年初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对市场上23个品牌的国内外婴儿配方奶粉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国内外品牌在产品质量方面并没有太大差异。
这样一来,品牌力上的差距就成为左右选购过程不容忽视的主因。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对笔者表示,由于国外品牌较早入驻市场,品牌营销的影响已经带动了消费惯性,消费者对于国外品牌认同度较高是客观存在的。不过,他认为这样的市场格局只是中国奶粉市场发展过程中一个阶段,通过严酷竞争存活下来的品牌,将属于更有实力的企业,也更能获得消费者信赖。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分析称: 目前我国乳业已发展到行业整合阶段,市场分割局面已初步形成,品牌塑造正在进行中,预计未来行业格局将更加集中。 也就是说,现阶段中国奶粉市场上国内外品牌的同台竞争,是中国奶粉市场走向成熟的必要过程。
洋品牌无力 围剿 国产奶粉
由于洋奶粉长期处于优势地位,曾一度出现 量价双涨 的狂潮。这不光令消费者无奈,更打击了舆论的信心,产生国内奶粉品牌会遭到洋品牌 围剿 的担心。业内人士显然并不这样想。
乳业资深专家陈渝认为,从中国市场巨大的体量和消费的特殊性上来讲,任何一个行业、尤其是食品行业,都不会发生国外品牌 围剿 国产品牌的情况,更不会出现所谓国产品牌的全*覆没。
实际上,洋奶粉的 金交椅 坐得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稳当。自5月以来,中国进口奶粉量连续下跌,8月共进口12377吨全脂奶粉,同比下跌42%。
而在国际品牌无法企及的二三线城市中,国产品牌的渠道和销售正在迅猛成长。仅2011年上半年,伊利奶粉收入就高达31亿元,同比增长33%。在各大外资品牌虎视眈眈的环伺之下,伊利等国产品牌正依靠 更接近母乳 、 更适合中国宝宝 等核心优势,打下自己的 江山 。近期伊利第十亿罐奶粉已于总部隆重下线,更是体现了来自市场的认可。
土洋之争即将 白热化
既然国际乳业品牌垂涎中国市场,绝不放弃进一步扩张的可能,但又无力 围剿 国产企业;国产乳企同样在深耕二三线市场的基础上,寻求高端产品线的突破点,意图一举改变现有市场格局,双方的竞争必将面临白热化。
一方面,国内乳企遵循 奶源为王 、 绿色产业链 等战略构想,与外资品牌争夺奶源基地的布局。据悉,今年6月,伊利在宁夏吴忠的液态奶基地提前投产,将产自宁夏的高端乳制品推向全国;几乎是同一时间,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斥资2.6亿元人民币入驻河北省玉田县新建牧场。
另一方面,产品端的竞争更是如火如荼。为了树立国产奶粉核心竞争优势,国产乳企正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从品质上寻求突破。据了解,早在2004年,伊利集团即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研究所、荷兰LIPIDNUTRITION公司、南昌大学等国内外权威营养研究机构,发起全球首个针对中国母乳的科研项目。该项目采集了全国多个城市的母乳样本,并在此基础上发布了首个 中国母乳数据库 ,致力于向中国消费者提供 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和营养需求 的产品。
每六个宝宝里就有一个是喝伊利奶粉长大的, 张剑秋笑着对笔者说, 未来这个数字还将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