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怎样治好白癜风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map.html消失了一个多世纪的七子花再次“回到”了家乡,一时之间让我国的植物学家们欢呼雀跃。
并且这次发现的七子花规模达到了亩,对于恢复种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既然七子花都能重现江湖,已经宣布野外灭绝的华南虎能够回归吗?
七子花再现
七子花是我国特有物种,属于忍冬科北极花族七子花属。
它们主要生活在我国的中部地区,分布比较零散。
七子花的植株可以长到7米高,直径20厘米,花朵是白色,有花香,且经常七个花朵聚集在一个花结上,因此得名七子花。
每年6到7月是七子花的开花时期,果实会在9到10月成熟,典型的花开得多,但是授粉率却不高,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花朵会授粉。
完成授粉也不一定就结果,七子花的结实率只有大约40%。
在年,哈佛大学的植物学家在我国湖北兴山采集到了一株七子花样本,将其带回国制成标本。
也是从那之后,湖北地区基本上就没有见过七子花的身影,作为标本来源地失去了七子花,这对湖北来说是巨大的生态损失。
为了保护好当地物种,湖北建立了多个保护区。
年,在湖北的南河保护区发现了亩以上的七子花,这是自年在湖北发现七子花之后,时隔年再现。
为什么明明有这么大面积的七子花,湖北这多年怎么没人发现呢?
南河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解释,这亩七子花位于保护区腹地,一直以来就很少有人涉足,即便有人发现了,他也认不出来这是七子花,只会当作一般的野花看待。
这次发现七子花,也是因为南河保护区的生物学家们深入调查,偶然发现的。
这说明,七子花从来没有在湖北消失,它只不过藏起来了。
不过,南河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说,七子花目前的种群状态并不健康,它们这种零散分布的状态已经持续了数十万年,造成了不同地区的七子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生殖隔离。
比如湖北地区的七子花与浙江和安徽的七子花,基因上有很大的不同。
想要改善七子花的基因库难度重重,虽然七子花具有人工培育的技术,但是更多的是复制粘贴基因,也就是无性繁殖,对于基因多样性没有直接帮助。
放虎归山
湖北地区再次发现七子花的新闻也让大家关心另一种生物,那就是同样曾生活在湖北的华南虎。
如今湖北的各大保护区环境恢复得都很好,这是否意味着可以将野化的华南虎放回森林了?
华南虎是完全生活在我国的老虎亚种,它的体型偏小,雄虎只有公斤左右,雌虎更小,只有公斤。
华南虎是所有老虎亚种里面,最接近自己祖先古猫的存在,被认为是研究老虎演化之路的关键证据。
然而就是这样宝贵的老虎,已经在野外灭绝了。
华南虎野外种群灭绝的原因有很多,第一个原因就是人类的捕杀。
华南虎是我国自古以来主要的虎皮供应,对它的猎杀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在60年代的时候,野生华南虎就只剩下了30头,基本上无法恢复。
第二个原因,栖息地破坏。老虎是独居动物,每一只老虎,尤其是雄虎都需要足够大的领地。
由于人类的开垦,造成了华南虎栖息地的衰退,老虎之间的种内竞争加剧,最终导致华南虎的数量不断减少。
第三个原因,华南虎的食物不够。
华南虎主要以野猪、鹿为食,这些动物也受到了人类的影响,数量下降,很多野生华南虎没有足够的食物,最后被饿死了。
后来实行环境保护,野猪却泛滥成灾,就是因为压制它们的华南虎不在了,它们失去了天敌肆意繁殖。
有人就问了,野猪恢复说明环境保护已经出现了成效,为什么国家迟迟不放归野化的华南虎呢?
是啊,连熊猫都能放归,为何华南虎却不能呢?
拯救华南虎的中心解释,华南虎的情况和大熊猫不一样。
首先,大熊猫在野外还有种群,放归的熊猫如果顺利就能融入到自然中。
但是华南虎不一样,它在野外已经没有同类了,除非一次性放归10只以上的华南虎,否则只放归一公一母是起不到作用的。
其次,华南虎需要的面积比熊猫大,而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的分布情况就和七子花一样,零零散散,有一些保护区对于华南虎来说过于狭窄。
华南虎属于食物链顶端的掠食者,它所需要的生活条件非常苛刻,这一点它比熊猫还要精贵。
最后,华南虎的野化工作进行得并不顺利。华南虎曾经的分布范围遍布中国的华南、西南以及华中地区,甚至一度延伸到了陕西、山西等地,恢复工作巨大。
而且人工圈养的华南虎数量没有熊猫多,可供选择的野化个体数量稀少。
此外,人工圈养的华南虎是在一小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繁殖,现在基本每两只都带有一定的血缘关系,再继续繁育下去肯定会出现近亲繁殖了。
所以,华南虎何时回归野外,还没有答案。
消失的动物
在长江十年禁渔的前两天,长江白鲟宣布灭绝,一个延绵上亿年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长江白鲟是我国特有物种,也是长江最大的鱼类,最长个体超过了7米。
文化学者认为,白鲟应该是我国民族图腾龙的原型之一,试问一个古人在长江里看到一条7米长的白鲟,他绝对会被惊呆的。
白鲟灭绝的主要原因是它需要洄游产卵,长江的各种水坝阻挡了它们洄游的路线。
加上长江被过度捕捞,导致白鲟食物减少,人类又迟迟没有攻克白鲟的人工繁殖,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它灭绝。
白鲟曾经在长江还有一个邻居白暨豚,它被宣布功能性灭绝,如果能够发现一只野外个体,那么白暨豚还不算彻底灭绝。
白鳍豚也是我国独有的淡水鲸类,它是单独的演化支,因此整个白暨豚科只有一个物种,连亚种都没有。
淡水豚类的眼睛都不太好使,所以依靠声纳系统进行定位,然而长江的航运影响到了白暨豚的听声辩位,导致它们的生活受到了极大影响。
外加河流污染,尤其是很多污染物溶于脂肪,白暨豚们在河水中纷纷中*,最后数量越来越少,直到野外彻底没有了它们的身影。
从宣布功能性灭绝到彻底灭绝。中间有50年的时间来寻找,可是就算找到一两只白暨豚,种群也不可能恢复。
或许,这50年对于人类来说,只是一种安慰吧。
和华南虎情况比较像的,还有中华斑鳖,它们目前只有3只个体,全部都在人工环境中。
比起华南虎还可以野化,它们几乎已经没有任何机会再回到野外。
等这3只斑鳖都死亡,这个物种也就宣告灭绝。
我国已经失去了太多的物种,有一些动物甚至都没有来得及了解,就已经不存在了。
这里面人类活动的原因占大头,像华南虎和白鲟这样的顶级生态位,需要的空间是非常大的,它们会与人类产生直接的竞争。
等人类想要保护它们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生物圈是由一个个物种环环相扣组成的,丢失其中的一两环看似没什么大不了,但是随着生物圈的进行,丢失的一环很有可能引发整个生态的大地震。
人类虽然将自己从自然界的食物链中摘除了出去,但是却无法离开生物圈。
在地球的灭绝面前,众生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