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是最冷的色彩,非常纯净,通常让人联想到海洋、天空、水、宇宙。纯净的蓝色表现出一种美丽、冷静、理智、安详与广阔。由于蓝色沉稳的特性,具有理智、准确的意象。天蓝釉,是一种高温色釉。由“天青”演变而来,由清康熙时期创烧的釉色新品种,呈色极为莹洁菁雅,可与豇豆红媲美,其颜色极似晴朗天空中的蓝色而得名。天蓝釉器物,康熙时均属小件文房用具,至雍正、乾隆才见瓶罐等器型。
乾隆一朝是为中国瓷器发展之巅峰时代,其品类之繁复,技术之高超,皆空前绝后,御窑厂集良工巧匠之能事,依遵乾隆皇帝之广博爱好,仿古采今,精心研烧,多有创新,遂致所出之御瓷器型奇巧,雍容华贵,独步古今。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有:“……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这一时期所烧制的天蓝釉,上承康熙、雍正,下启釉面雕制精巧纹饰之先河。使天蓝釉在原有纯美的风格上,增添了古朴灵动的艺术美感。
清乾隆留存下来的天蓝釉数量极其稀少,能保存完美的更是凤毛麟角,弥足珍贵。在近年来的海内外艺术品拍场屡创成交佳绩。保利厦门春季拍卖会清乾隆天蓝釉观音瓶以万元人民币成交;匡时香港秋季拍卖会清乾隆天蓝釉六方瓶以万元人民币成交。乾隆天蓝釉以隽雅高贵,天然意趣,线条舒展的艺术美感,成为了集艺术价值、收藏价值于一身的艺术珍品。
易昇拍卖年春季拍卖会
清乾隆天蓝釉精品赏析
清乾隆 天蓝釉饕餮纹螭耳尊
高35.5cm
此尊口微侈,卷唇,短颈,折肩,腹部至足胫收敛,束腰,足外撇,圈足平底施白釉,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整器施天蓝釉,天蓝釉一种浅蓝色高温颜色釉,创烧于清代康熙年间。釉色浅蓝,莹洁清雅,像蔚蓝的天空,故名天蓝釉。
器身以刻划的技法制蕉叶纹、回纹、祥云纹等,肩部雕塑双螭耳。腹部蕉叶纹中间为饕餮纹,此纹饰多见于商周青铜器,《吕氏春秋·先识览》中说道:“周鼎着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然而,在古代人们对自然缺乏相应的了解,将饕餮纹比喻为一种似乎是超世间的权威神力。在当时,甚至很长一段时间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一种无限的、原始的、还不能用概念语言来表达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理想,商周统治者用青铜器纹饰的“狰狞恐怖”来表达王权的“神秘威严”,以表达其对政治权力、地位与财富的占有,让人望而生畏。这件清乾隆的天蓝釉饕餮纹螭耳尊的主题纹饰就是效仿商周青铜器的饕餮纹饰,也寓意着乾隆皇帝以示皇权威严的意识体现。
清乾隆 天蓝釉大吉葫芦瓶
高50.5cm
天蓝釉属高温釉,施釉淡雅均净,尤如晴空的浅蓝色一样美丽,故称“天蓝釉”,此色多为素器无花纹,腹部丰满,由于天蓝釉烧制难度大,故视为珍品。葫芦瓶,形似葫芦的瓶式,自唐以来,因其谐音“福禄”,且器形像“吉”字,故又名“大吉瓶”,寓意大吉大利。所以上至皇家下及百姓都极其喜爱,遂成为传统器形。
及至满清,因乾隆皇帝喜好此瓶式,《清宫陈设档案》记载:“内廷外东路宁寿宫区乐寿堂,二百一十四号葫芦万寿如意瓶一件”,乐寿堂为乾隆十五年为给其母庆祝六十大寿所建造,可知此类颇受乾隆皇帝珍爱。
本品器形周正端庄,釉色稳定、莹洁菁雅,釉质温润似玉,乳浊状明显,不存在积釉现象,是乾隆时期珍贵的天蓝釉佳品。
清乾隆 天蓝釉雕回纹双螭耳长颈瓶
高37cm
乾隆一朝是为中国瓷器发展之巅峰时代,其品类之繁复,技术之高超,皆空前绝后,御窑厂集良工巧匠之能事,依遵乾隆皇帝之广博爱好,仿古采今,精心研烧,多有创新,遂致所出之御瓷器型奇巧,雍容华贵,独步古今。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有:“……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
本品直口,细长颈,削肩,肩以下渐硕,呈鼓圆腹,腹下部丰满,至足胫渐敛,圈足,平底,底书“大清乾隆年制”青花楷书款。颈部两侧各饰魑龙耳,体态灵巧,颇具动感;魑龙之间以浅雕技法制椭圆形开光,其间饰浅雕螭龙纹。肩部饰一周如意纹,环环相扣,寓意连绵不绝。圆鼓的腹部饰两周回纹,近足出饰莲瓣纹。纹饰寓意祥瑞,灵动自然。通体施天蓝釉,天蓝釉属于高温颜色釉,从天青釉演变而来,创烧于清康熙年间,色调似天空之蔚蓝色,故称“天蓝釉”。
此器发色均纯正给人以柔和淡雅纯净之感。釉质莹润、坚密,釉面光亮。施釉较薄,釉层均匀。此长颈瓶,凝聚了十八世纪清宫的艺术审美品味,是清宫诸项艺术步入巅峰时代的见证。本品之造型与上乘釉水相配有如天作之合,两者相得益彰,既衬托出造型古朴端庄,又彰显出釉色柔润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