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翁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张文月寂静世界的艺术工匠,扒花工艺守护者 [复制链接]

1#

故宫博物馆有这样一种瓷器

这种瓷器运用了景德镇传统扒花工艺,是当年乾隆皇帝的最爱,也是如今中华非文化遗产之一。

今天大御瓷器要介绍的这位老人就是景德镇有名的扒花工艺传承人,希望通过介绍他可以让大家充分的了解这一项快要被遗忘的中国传统艺术。

张文月,非文化遗产传承人,11岁学徒,扒花技术日益精湛,聋哑人,但一生执着于扒花事业,被世人称为“扒花大王”,其作品多数被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赠送外宾,国内外博物馆和收藏家争相收藏,其作品的艺术价值一流,升值潜力无限。

什么是扒花工艺?

扒花也叫扎道,宫廷内称作锦上添花,景德镇艺人称为粑花,诞生于乾隆时期。这种瓷器艺术形式起源于宋代剔花工艺,当时是用竹签在胎体上直接刻画,风格上比较粗犷,到了乾隆时期,因为乾隆皇帝很喜欢这种瓷器,于是景德镇瓷器艺人发明出一种更精致的表现方式。

这是用一种绣花针的工具在各种色地上拔划而成,这种方式更加精致细腻,先在胎体上施一层颜料,待颜料半干的情况下用绣花针刻画图案,但是这个过程非常考验工艺水平,如果颜料干的太快或者做的比较慢,一旦有一点疏漏,这件瓷器就前功尽弃,造成不可逆的毁灭。

张文月老先生虽然是聋哑人,但是他对颜色有非常独特的敏感度,打小就对瓷器艺术有浓厚的兴趣,在无声的世界里兢兢业业,独守着这一份传统艺术,可惜现在老人年纪大了,长期劳作导致了严重的眼疾和颈椎病,张文月的孩子表示会继续坚守这份手艺,一直传承下去。

细如发丝的针尖在瓷胎上缓慢游走,须臾间,粉黄的釉料上被勾勒出一片秀雅的凤尾纹章。张文月端坐在木凳上,凝神创作一件仿乾隆款的粉彩瓷瓶。

扒花工艺的纹饰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常见的凤尾形卷草纹,第二种是“卍”字纹,第三种为图案纹,其中第三种制作难度最大,流传下来的作品极少。

如今张文月大师已不再创作,市面上其作品数量稀少,价值也逐年攀升。

远观扒花瓷器,是品不出其精妙之处的,只觉得花色繁复艳丽,非常雍容清理,不过当你走进观赏时,在打光的情况下,瞬间眼前一亮,景德镇瓷器薄如纸的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再加上扒花脉路,华光流云,令人赞叹不已。

艺术需要表达更需要传承,张文月老人寂静的艺术世界里执着坚守,这份精神也打动着我们每一个热爱艺术的人,愿传统工艺继续发扬光大、永恒传承下去。感谢阅读,喜欢请订阅大御瓷器,您也可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