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樱子,也写作金罂子,还有山石榴、刺榆子等称谓,是攀援灌木,也是常见常用中药,属蔷薇科,枝长可达五六米,其中,野生的药用价值最高,广东、福建和江西分布最多。花期4至6月,果期7至11月。
山稔子,即桃金娘,花期4至5月,果期8至9月。灌木,树高近1至2米,主要分布在两广地区。
畲江三板嶂的地理环境,尤其适应金樱子的生长,盛产金樱子。三板嶂的金樱子枝长可达近十米,果型饱满硕大,富含果糖,药用价值相对更高。
三板嶂是一道山脉,在梅县境内,方圆数百平方公里,其中属畲江辖地的面积就有近百平方公里。除了金樱子,三板嶂还盛产山稔子,该地的山稔子树高可达2米多,结果丰硕。
金樱子和山稔子,两种药物性味相近,根、叶、果均可入药,前者归经肾,后者归经肝脾,都有活血的作用,其中,金樱子的根还有解*的功效,而山稔子则对血虚有辅助疗效。
采收中药,准备酿冬酒了
金樱子和山稔子的果实是酿酒的优良原料,与众不同的是,畲江的叶田娘酒并非直接以金樱子或山稔子发酵酿酒,而是把干品研磨成粉,作为制作酒曲的辅料使用,技艺要求较高,其中的流程和奥妙将另文介绍。
根据药典的记载,金樱子对固精、崩漏有显著疗效。
《明医指掌》载有金樱子膏一条:“金樱子十斤,剖开去子毛,于木臼内杵碎。水二升,煎成膏子服”。
又,《泉州本草》有治久虚方一条:“金樱子(去外刺和内瓤)30g,*参9g。水煎服”。
桃金娘的用法有多种,可参见《中华本草》、《广西中药志》、《岭南草药志》、《泉州本草》等医籍,以根入药居多,其中又以补血、安胎见长。现代研究证明,野生桃金娘是一种高锰富集植物,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缺锰地区,桃金娘食品作为有机锰的补充来源,对预防肝癌、肝炎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可见,金樱子和山稔子确是保健养生的良药。
现在金樱子和桃金娘都有人工栽培的品种,收果作为中药。据说,亦有用于园林艺术的,经济价值很高。
相关阅读
直把山珍作家珍
重访三板嶂(2)
重访三板嶂(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